“抽象作诗”是近期出现的一类诗词赏析类视频梗。其核心形式为以某一人物的台词音频为基础进行剪切加工,视频画面则直接将人物头像P在古人身上,模仿出“经典古诗原声诵读”的样子。
这类“诗”的内容完全打破传统古诗框架。完全没有古诗的限制,不论句子长短,不论押韵,可以将原本无法构成的诗句通过文字转写赋予一定含义,也可以不论含义,把语言结构成完全无法分析的样子。
例如【MC】村民的《嗯哼》通篇由“嗯”“哼”重复构成,【现代】卢本伟的《诗云》则是连续的“啊啊啊”。这些内容本身多源自经典名场面或音频,通过看似正经的诗词赏析方式演绎,让熟悉的片段以荒诞形式二次呈现,产生强烈搞笑效果。
这波热度的起源被认为是一个迪迦奥特曼搭配着Eutopia(纯音版)的视频。视频中【超古代】迪迦的《掐》以“掐掐掐”“恰恰恰”“哼哼哼”“这这这”的重复文字对应音频,成为早期传播模板。
此后二创内容不断涌现,“诗人”身份也愈发多样。有【芜湖】大司马《嘿哈》的“嘿嘿嘿嘿嘿”,【唐】保安《保安诗》的“给给给给给给我一个 接口”,还有克里兹托弗·戴维·闪亮三世《歪比巴卜》的“歪比歪比比巴卜”等,借用虚构或经典角色名制造反差,进一步放大荒诞感。
其笑点核心在于一音多字的汉语言学精髓和抽象文风的巧妙融合。将模糊的语音转化为具象文字,或直接用无意义音节堆砌,配合“古人诵读”的正经画面,形成强烈的形式与内容反差。
【东汉末年】曹操的《击沉》用“击”“沉”单字重复与组合,【木叶】旋涡鸣人《大跌吧哟》全篇“大跌吧哟”循环,【唐】怀瑟《曼波》混合“曼波”“扎布扎布”等口语化音节,均体现这种不拘一格的创作逻辑。
这些“诗作”不追求文学性,而是以解构经典、放大无厘头为目标,通过简单直接的文字重复和角色错位,成为当下流行的搞笑内容形式。
上一篇:旺仔小乔年轮是怎么回事
下一篇:没有了